手机版
广电网首页

闪亮“浙”五年丨​丽水:“红绿引擎”开启山区高质量发展新路

2022-06-11 12:06:32 编辑:丁梦莹 责编:王璐蕾

俯瞰丽水市区。浙江新闻客户端拍友 高金龙 摄

900多年前,宋代著名词人秦观漫步古处州的幽幽古道,行踪所至,八百里瓯江帆影绰约,烟雨朦胧间花香鸟语,不觉动容,挥毫写下“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的动人诗词。今天,漫步丽水,处处可感受这样的繁花胜景。

放眼瓯江两岸,满目新绿。巍巍括苍山、潺潺瓯江水,勾勒着丽水的骨与形。高铁新城、智创南城、碧湖新城、瓯江新区落子布局,“一脉三城”的城市框架全面拉开,“一带三区”的发展格局逐步成形。生态之城,迎来了新一轮的蜕变。

在绿水青山间求索,丽水以勇当绿色发展探路者和模范生的担当,坚持以“丽水之赞”为引领和动力,坚毅笃行“丽水之干”,大力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并以之注魂赋能立根,在创新实践“两山”理念的成功探索中找准了高质量绿色发展新路,提炼总结出了“八个必须坚持”的发展密钥,实现从绿色“出圈”到生态“破圈”。

五年间,丽水高质量绿色发展新路在探索实践中走深走实。GDP和GEP实现“两个较快增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国家级改革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从丽水“先行试点”迈向全国“先验示范”;丽水成为水、空气环境质量均进入全国前10名的城市,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连续18年位居全省第一;以“丽水山耕”为代表的“山”字系区域公用品牌牵引带动生态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在美丽山水与科学发展理念的碰撞中,生态与经济融合发展的乘法效应充分显现。

五年间,丽水区域综合竞争力在跨越赶超中稳步提升。丽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跃上1万美元大关、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从2017年的1215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1710亿元;农村居民收入增幅连续13年位居全省第一,低收入农户收入增幅连续6年位居全省第一,12.4万群众通过“大搬快聚富民安居”工程搬出大山,融入城镇;山区引力波持续释放,青年人才实现净流入,引进人才年均增长36.2%,创新源泉在此充分涌流。

图为丽水绿谷信息产业园。 丽水市委宣传部供图

五年间,丽水现代化生态经济体系在提质增效中加快成型。高层次人才数、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等9项主要创新指标实现翻番;半导体全链条产业、生物医药、新能源、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合成革、滚动功能部件等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行动成为省级样板;数字化改革蹄疾步稳,“天眼守望”助力“两山”转化综合智治应用入选全省首批最佳应用;全市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8.0%,跃居全省第一。产业发展逐步迈入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和创新驱动新轨道。

打开山门,创新开放发展新通道,丽水向着更广的空间谋求更大发展。丽水山海协作成果显著,累计实施产业合作项目746个,到位资金951亿元;华侨要素加速回流,累计引进侨资项目89个。

五年流金岁月,激荡着丽水的光荣与梦想。未来五年,在建功新时代的赶考路上,丽水将朝着全新的发展维度进发:奋力加快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绿水青山与共同富裕相得益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丽水。

到时,丽水将实现从生态保护到价值转化的跃迁、从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的跃迁、从全面小康到共同富裕的跃迁,基本建成诗画浙江大花园最美核心区、成为全省新发展格局中的新增长极,成为共同富裕美好社会山区样板。

一个发展活力澎湃、城乡品质一流、精神自信自强、人民共同富裕、治理规范高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丽水,正逐绿而行,踏歌而来。

【浙江新闻+】

一抹生态绿

勾勒发展底色

1.6亿元!这是丽水一个普通村庄的生态系统生产总值。

初夏时节,距遂昌县城23公里的大田村绿意盎然。自2019年5月发布全国首份村级GEP核算报告以来,小山村的山、林、水、空气等都贴上了“价格标签”,“生态身价”达1.6亿元,成为全国首个GDP、GEP双核算村。

而今,这座掩映在群峰深处的小山村,变化正悄然发生。农家乐、民宿鳞次栉比,森林温泉成热门打卡地,“柘里薯香”品牌、盛华酒厂、数字茶叶创业园等项目相继落地。

绿色,是丽水的自然本底。GEP,是丽水高质量绿色发展的“新标尺”。丽水于“两山”转化通道间探得发展先机。

在先行探索的基础上,丽水创新出台全国首个山区市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技术办法,发布《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指南》地方标准,参与GEP核算国家标准《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规范(试行)》制定,建立基于GEP核算的生态产品政府采购机制,研究制定《丽水市GEP综合考评办法》,将5大类91项指标纳入综合考核,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工作纳入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内容,推进GEP进规划、进决策、进项目、进交易、进监测、进考核。

GEP,打开了蕴藏在丽水山区的绿色宝藏,赋予了山区人民更宽广的想象空间。与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相挂钩的“生态贷”“GEP贷”“两山贷”等金融产品陆续推出,“信易游”“信易购”等10大类53项守信激励创新应用场景落地开花,森林经营碳汇方法学研究和碳汇交易实践接连开展……推开“生态之窗”,丽水处处皆是共富好风景。


图为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外景。丽水市委宣传部供图

一抹革命红

点亮精神火把

风起浙西南,红与绿交相辉映。

南明湖畔,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纪念馆焕然一新。竹口战斗、宏济桥、小吉会议等近十个大型场景全新复原,雕塑、乔木、纪念碑错落有致。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这座建筑记录着浙西南革命斗争中战火纷飞的岁月。伴着纪念馆讲解员的讲解,市民、游客近距离追寻一个个鲜活闪耀的红色故事。

红色,是丽水的精神本底。作为浙西南革命老区所在地和浙江省唯一的所有县(市、区)都是革命老根据地县的设区市,丽水是一片有着光荣革命传统、丰沃革命精神的红色热土。热土之上,镌刻着英雄的故事,孕育出以“忠诚使命、求是挺进、植根人民”为内涵的浙西南革命精神。

在丽水,现存革命遗址533处,5个县被列入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数量均位居全省首位。

如何传承好发扬好红色文化,让浙西南革命精神深深融入270万处州儿女血脉?丽水全市深入实施红色基因代代传工程,全方位、宽领域、多形式推动红色资源转化为文艺作品,形成红色研学、实景党课等多种教育业态,精心打造了533处革命遗址红色体验点、103条红色研学线路、31个省市级党史学习教育基地,为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前沿课堂。

在景宁,一支支畲歌队将党史融入歌词,畲语红歌响遍岗石畲寨、岭北等32个畲族村;在云和,100多位“和小宣”青年理论宣讲团成员,以青春力量传播党音,让党史学习教育“潮”起来;在缙云,独特的地方婺剧文化和剪纸艺术与党史学习教育有机融合,成为红色精神传播的“活教材”……这抹红,正深入寻常百姓家。

从率先创新革命遗址保护立法和红色资源价值转化,到在全国首创编制《浙西南革命精神弘扬和红色资源价值转化规划》,从全省颁布首个革命遗址保护条例,到发布全国首个红色乡村市级地方标准,如今,“红色火把”在浙西南大地越燃越旺。

来源:浙江新闻

品牌
第一测试
直播宁波 航拍宁波
宁聚 心理健康
广电
直播 点播
动态 主持
集团 广告
新闻
宁波 国内
V观 图片
时评 专题

网站简介|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招贤纳士| 用户协议|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帮助中心| 电视台邮箱| 电台邮箱

浙ICP备12005551号-2 网上视听传播许可证 1103013 2 公安机关备案号 3302030200073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80003

版权所有 宁波宁聚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2002-2016 nbtv.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