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广电网首页

宁波制造 :六大要诀

2020-05-19 14:57:42 编辑:丁梦莹

单项冠军,带着一批配套的企业去发展,这是一个有宁波特色的制造业发展方向。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吉利汽车春晓制造基地自动化焊接线(黄宗治 / 摄)

宁波市江北区新马路旁的鄞慈镇路上,一幢近代石库门建筑已在甬江边矗立了半个多世纪。该建筑原来的主人徐荣贵,创办了晚清著名的顺记机器厂。时光流逝,人们对于“顺记”早已没有印象,但徐宅内收藏的两枚“浙江省建设厅联合铁工厂”珐琅铜章,仍见证着宁波制造业的崛起之路。

从余姚梁弄的灯具到慈溪的小家电,从大榭的保险箱到象山爵溪的针织衫及至全市各地的服装企业,制造业一直是宁波经济的支柱型产业。

2018 年, 宁 波 成 为 全 国 第 15 个GDP 破万亿元城市,城市创新竞争力指数、中国先进制造业城市发展指数排名均在全国城市中名列前茅。

宁波市委副书记、市长裘东耀说,作为长三角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宁波规上工业增加值规模接近 4000 亿元、居全省第一。当前,宁波正在大力建设“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加快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发展,培育更多的国家单项冠军,全力创建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

坚守专注

“订单完成率 100%,交付及时率100% !”宁波旭升汽车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旭东一脸兴奋,“海外订单虽急,但我们克服疫情带来的困难,再一次圆满交付。”

作为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从 1985 年成立至今,旭升公司专注铝加工。2013 年,公司拿到特斯拉公司的一个小订单——生产两个电池冷却器的小零件。不仅提前交货,还大幅压缩了成本。2014 年,特斯拉将其动力系统壳体项目交给旭升公司,原本一至两年的开发周期被缩短为 3 个月。

“涉狂澜若通衢”。正如宁波帮博物馆展板上形容宁波历史的这句话所说,咬定实业不动摇,在细分领域精耕细作,让旭升这样的单项冠军企业面对疫情多了几分从容。

在宁波,有个奇特现象——无论生产什么,企业家都立志成为“行业第一”,要做“百年老店”。

曾经只能做镰刀锄头等农具的海天塑机,经过 50 年精耕细作,造出中国最大的精密注塑机、首台全电动注塑机;德鹰精密机械生产的缝纫机旋梭半径不到 2 厘米,却能为全球数十个国家的缝纫机整机厂提供配套,占全球市场份额超过三分之一 ;历时数年,经过数百次的反复试验,方太集团破解油烟扩散的行业痛点,这项“厨房技术”写入制造业单项冠军名单……

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下游服装行业出口困难,全球最大的工业缝纫机旋梭生产企业宁波德鹰也曾想过转投酒店业,投资一家四星级酒店的订金都下了。

“当时流行多元化发展,但做酒店服务业不是我们强项。”宁波德鹰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行政副总徐建锋说,“服装业发展经久不衰,只要做专做精做强,缝纫机市场永远都有发展空间,企业也永远有生存空间。”

德鹰最终选择坚持与小小缝纫机旋梭“死磕到底”。如今,德鹰的旋梭占到全球市场份额的 40%,正在建设的智能工厂将成为全球加工技术最先进的工厂。

精耕细作,是品质更是定力 ;薪火相传,是坚守更是传承。

数据显示,宁波市目前纳入单项冠军企业培育库的 308 家企业,市场占有率排名全球第一的有 56 家,全球前三的有 153 家 ;国内第一的有 198 家 ;其他企业也都位居国内细分行业的前 5 名。其中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39 家,占全国总数 7.69%,数量居全国城市首位。

宁波市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肖勇说,国家发布单项冠军名单,意在引导更多企业走“专特优精”的发展道路 ;就宁波而言,越来越多的单项冠军,将使这座传统制造大市加速迈向制造强市。“每一个的体量不是很大,但是社会经济生活就是缺不了它。单项冠军,带着一批配套的企业去发展,这是一个有宁波特色的制造业发展方向。”

海纳百川

向海而生,因港而兴,有开放通达的气质,也有胸怀天下的格局。

要切实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厚植开放优势,抓住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历史机遇,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让自身在开放中见世面、壮筋骨,在开放中集众长、长本事,在开放中拓市场、增实力。这是宁波制造业企业的共识。

从一家小作坊成长为国家汽车零部件出口基地企业,在宁波四明汽配有限公司的发展历程中,下定决心引进掌握关键技术的海外工程师是关键一步。

十几年前,国内大力推进高速公路发展的同时,汽车轮胎由有内胎发展到无内胎,苦于不掌握核心技术,当时的无内胎气门嘴全部从国外进口。瞅准商机的四明汽配公司,大胆地从欧洲聘请了一位退休专家格哈德作为“海外工程师”。在这位专家的带领下,四明汽配以很低的成本建立起了整条气门嘴生产线,拥有了自己制造的自动化设备、模具和无内胎气门嘴的整套技术工艺,还由此参与了无内胎气门嘴国家标准的制定,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和商业垄断。

从一家以贴牌、代加工和配件生产为主要业务的钢琴配件厂,到产品入驻维也纳金色演奏大厅、成为丹麦王室御用钢琴、让“中国制造”的钢琴获得北美最高声乐奖,海伦钢琴在短短十年时间内摘取了一个又一个桂冠,实现跨越式发展,依靠的同样是来自美、法、奥等国的高端产品研发专家、生产制造和调音专家,以及由国际知名钢琴销售专家团队组成的海外工程师团队。

大量技术的引入和突破,海外工程师在助推宁波市企业更快迈向国际化的同时,也帮助各行业企业在各自领域抢占全球技术制高点。

“可以说,均胜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并购史。”均胜董事长王剑峰并不讳言。这家成立仅 10 年的民营企业,通过一连串精准的跨国并购,成功跻身全球工业机器人细分市场第一方阵,成为宝马、保时捷、奔驰、奥迪等高端汽车品牌的核心电子产品供应商。

把握全球经济脉动,以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华翔、百隆东方、狮丹奴等一大批企业或跨国并购,或设立境外产能合作园,在更大范围里进行国际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了宁波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上的分工地位。

与此同时,优质外部资源也纷纷在宁波落地生根。在镇海,世界 500 强企业法国 ENGIE 集团宣布收购浙江联盛新能源集团 25% 的股权,成为宁波史上首个签约的能源类外资项目 ;在宁海,中瑞生产技术中心与中乌钛合金产业园,引入乌克兰的钛合金热处理中心、轴承与动力系统及瑞典的 MIM 项目,目前部分项目已实现量产 ;在慈溪,中捷(宁波)产业合作园的高端厨具制造中心、高新密封材料等十余个在谈项目已取得积极成果。此外,中意(宁波)生态园(一期)、中东欧(宁波)贸易物流园,中以、中澳等特色产业园蓄势待发……

机器换人

但见机器转,不闻人语声。

走进中银电池的“无人化智能电池生产车间”,两条智能流水线运转不歇。

运用全息影像实时在线监测、MIS中央信息管理系统、AGV 物流运输技术、智能机械手等多项国际领先的技术,通过大量传感器,这个智能车间实现了设备与设备互联、设备与物料互联、设备与人互联。因为没有人工操作,车间不需照明,所以又被称为“黑灯车间”。作为全世界第一条真正实现无人化作业的碱性电池生产线,该流水线一天可以生产 40 万节电池。

雅戈尔建成全球最大西服智能工厂,打造从 3D 量体到 AI 陈列的智慧全产业链平台 ;慈星集团研发出全球首台 3D 汽车内饰缝纫横机,实现传统的纺织装备的跨界创新……

“机器换人”是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抓手。

在宁波奇点机器人体验馆,展出的机器人正与一位观众现场围棋“对弈” (黄宗治 / 摄)

2017 年,宁波启动规上工业企业智能化诊断和技术改造三年“两个全覆盖”行动,首创的“点线面”结合智能制造模式成为国家工信部重点推广的八大模式之一,“点”上鼓励企业针对关键生产工序和关键工艺环节开展“机器换人”;“线”上鼓励企业开展智能成套装备首台(套)的研制和系统集成,“面”上引导鼓励企业建设数字化车间 / 智能工厂。

3 年来,累计实施自动化项目 8761个,行业成套装备智能化改造试点 18 条,建设数字化车间 / 智能工厂示范项目 84个,12 个项目入选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

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实施智能制造推进工程,企业的生产效率显著提升,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已竣工的项目生产效率平均提高 63.7%,企业运营成本平均降低 21.7%。

在此次疫情防控中,通过自动化、智能化改造的甬企赢得先机。如宁波旭升近几年相继投入了 1.5 亿元对车间实施数字化改造提升,2 月 10 日后产能迅速恢复,一季度多数车企产值大幅下滑,旭升却“不降反升”,产值同比增长 34.2%。

2020 年 3 月,宁波启动新一轮技术大改造,《宁波市制造业企业智能化技术大改造行动计划(2020-2022 年)》出台。

按总体要求,宁波实施分层推进企业智能化改造提升扩面、分行业实施智能化改造推广应用、体系化培育智能化改造生态三大行动,到 2022 年,全市将新建数字化车间 ( 智能工厂 )100 个,新增工业机器人超 1 万台,培育“5G+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企业逾 100 家,推进细分领域智能制造应用 10 个以上。

其中 2020 年的目标 :新增建设数字化工厂 30 个,新增工业机器人 2800台。一季度已新增工业机器人 873 台,启动“5G +工业互联网”首个示范项目(中国联通与雅戈尔 5G 制衣智能制造示范平台项目)。

人才“攀比”

作为发动机机油泵产量居全球第二位的生产企业,宁波圣龙股份曾经面临发展困境。

2012 年前后,由于从业门槛较低,大批同业厂家的兴起导致竞争压力骤增,企业利润出现明显下滑。“传统的汽车零部件加工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这条路早晚走不通。” 圣龙股份副总裁罗立成说。

于是,该公司加大科研技改投入、强化技术交流合作、并购行业先进企业,几年下来,圣龙终于建立起了牢固的技术优势。罗立成举例,通过设计改造,公司将定排量油泵改造成可变排量油泵,虽然制造工艺更复杂、成本更高,但是优化升级后的产品在降低能耗方面表现抢眼,很受汽车厂商欢迎。

“跑过三关六码头,吃过奉化芋艿头”,谚语生动描述了昔日宁波商人见多识广、博采众长的传统。从改革开放之初乡镇企业到上海请“星期日工程师”,到今天延揽世界各地的优秀人才,创新成为“宁波制造”发展的不竭动力。

宁波的制造业,当初多是由一些有胆有识的农民“洗脚上田”办起来的。办企业,改变了好多人的命运,时势变迁也让许多企业家认识到,坚韧不拔不是不变,制造业的灵魂是创新。在宁波,很多农民出身的企业家,相互之间不爱比规模、产值、产量,而是爱比研发人才多寡,比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比重。

春暖花开时节,中科院宁波材料所高级研究员张文武正忙着携手国内顶尖团队,通过一系列工艺创新和关键元器件攻关,加紧研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表面冲击处理装备。

他所负责的“先进表面冲击处理工艺创新研究与智能化装备研制”项目经过评审,成功入列宁波“科技创新2025”重大专项拟立项项目。而他直接领军的一个激光冲击强化方向子项目已开始步入产业化轨道。

当前,一批“大院大所”的科技项目正加快走出实验室,成为宁波制造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通关密码。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落户仅两个月,便在宁波发布了国内首个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操作系统 supOS ;与沈昌祥院士合作的和利时信息安全研究院凭借首台拥有可信计算的 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加速挺进工控安全新蓝海……

通过建设产业技术研究院,打造科技创新“栽树工程”,是宁波制造业增强创新实力制胜未来的关键所在。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兵科院宁波研究院等国家级科创平台,浙大“五位一体”校区、国科大宁波材料工程学院、北航宁波创新研究院、上海交大人工智能研究院等一批高端科研机构院所成为宁波提升创新力的一支劲旅。

在全力引进大院大所的同时,宁波已拥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 26 家,建成浙江石墨烯创新中心、智能成型技术创新中心、磁性材料应用技术创新中心等 3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累计布局建设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 44 家;在纺织服装、模具、汽车、机电等领域共建 11 个试点特色学院,为重点产业培养定制化人才。

遍布“新支点”

芯港小镇,5 个集成电路项目建设工地上机器轰鸣,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自小镇开发启动以来,一批批集成电路产业项目负责人接踵而来,实地考察,洽谈对接,签约落户,让原本静谧的园区热闹非凡。

总投资 43 亿元的中芯宁波 N2 项目已蓄势待发,箭头直指移动通信及手持设备、智能家电、工业控制和机器人、汽车电子及新能源汽车、增强现实及虚拟现实系统等领域 ;南大光电项目将在国内建立 ArF 光刻胶产品大规模生产线,形成年产 25 吨 ArF 光刻胶产品的生产能力,并建立国内首个用于 ArF 光刻胶产品开发的专业检测评估平台 ;主要生产化学机械抛光液的安集微电子项目将形成年产 3500 吨高端微电子材料的规模,预计投产后年产值 5 亿元……

在加快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宁波电子信息制造业版图中,芯港小镇的快速崛起并非绚丽的孤本。数据显示,2019 年,集成电路、光学电子两大细分领域分别实现工业总产值 275.9 亿元、645.2 亿元,同比增幅达 21.1% 和 24%,助力全市电子信息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 1985 亿元,同比增长 11.2%。工业总产值及增加值增幅均居“246”万千亿元级产业集群首位。

宁波南车新能源自动化生产线。

而这,只是宁波布局“新支点”的一隅。

慈溪家电、余姚塑料、宁海模具、象山针织、奉化气动元件、海曙纺织服装……宁波有着良好的产业集群基础——门类齐全、层次多样且高度密集、区域特色鲜明,在模具、轴承、液气密、紧固件等细分领域形成比较优势,有“中国模具之都”“中国紧固件之都”等 9个全国唯一的产业基地称号。

宁波还拥有汽车制造、电气机械、纺织服装等优势产业,是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全国最大的石化产业基地和新材料产业基地、全国四大家电生产基地和三大服装产业基地之一……

2019 年 5 月,推进“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动员大会,开启了宁波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按照计划,到 2025 年,宁波将培育形成绿色石化、汽车 2 个世界级的万亿元级产业集群,高端装备、新材料、电子信息、软件与新兴服务业等 4 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 5000 亿元级产业集群,关键基础件、智能家电、时尚纺织服装、生物医药、文体用品、节能环保等 6 个国内领先的千亿元级产业集群。

在“246”万千亿元级产业集群建设的号角下,一批新引擎、新动能在四明大地加速崛起。在宁波杭州湾新区,吉利汽车、上海大众的生产车间运转不歇,新区汽车产业年产值已突破 1000 亿元。

在甬江南岸,一座软件产业园加速形成,襄助宁波加快打造以工业软件为重点的特色型中国软件名城。

在余姚,落户智能机器人小镇的超晶晟锐光电、浙江智川机器人等高科技项目正加紧研发和生产。

2019 年,宁波全市“246”产业集群增加值增长 7.3%,增速高于规上平均0.9 个百分点,其中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增速较快,分别增长 16.1%、13.9%、12%。汽车零部件、绿色石化产业集群分别以全国第一名、第二名成功入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初赛。

未来,宁波将努力建成一批布局合理、主导产业明晰、资源要素集聚、产城深度融合、特色错位发展的产业集群平台,形成更加适应产业集群发展的体制机制。

方向决定高度,路径影响速度。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制造业竞争格局加速重塑的当下,以“246”万千亿元级产业集群为牵引,宁波正进一步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化,通过不断的创新锤炼内功,迎接制造强国赋予的新使命。

“刀刃向内”为企业

在天生密封件公司,有一个不领薪的特殊员工——慈溪市科技局原副局长许登坤,他是政府派驻在这家公司开展帮扶的干部。

“我正帮公司申报宁波市‘科技创新2025’重大专项。”许登坤介绍,“慈溪有 30 多名像我这样为企业服务的在职干部,用多年行政服务经验来服务企业。”

政府沉下去,企业活起来。

“以前都说企业有事找政府,但我搬到这个园区后,几乎没去找过政府,要办手续都是政府上门来为企业服务,非常方便。”宁波天生密封件有限公司董事长励行根感慨地说。

在宁波,主政者也有一种感受,企业基本上不怎么找政府。“在宁波,大家支持企业发展的动力足、方式灵活,都是奔着‘政府有为、市场有效’的目标去,政府不能代替市场去做,而是要替企业解决问题。”一位政府工作人员说。

2019 年,宁波全市范围企业服务责任人累计出动走访 5 万余人次,进企服务 54780 家次,形成了“万人进万企”的企服新格局。

2018 年以来,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引领,宁波“刀刃向内”破解企业发展难点痛点。企业开办实现全流程“一件事”一日办结,搭建企业注销“一网服务”平台,全国首创小规模纳人智能申报功能。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审批备案实现“最多 90 天”,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应用率 100%。

“作为改革开放的标志性城市,宁波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永远动力满满。”宁波市委政研室经济处处长李昭说。

记者:杨天 编辑:顾佳赟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品牌
第一测试
直播宁波 航拍宁波
宁聚 心理健康
广电
直播 点播
动态 主持
集团 广告
新闻
宁波 国内
V观 图片
时评 专题

网站简介|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招贤纳士| 用户协议|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帮助中心| 电视台邮箱| 电台邮箱

浙ICP备12005551号-2 网上视听传播许可证 1103013 2 公安机关备案号 3302030200073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80003

版权所有 宁波宁聚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2002-2016 nbtv.cn, all rights reserved